矿业与测绘工程学院
2017-2020年学科建设计划(分年度)
1.创新团队建设计划
1)建设具体目标
包括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建设任务、学科队伍水平、创新团队建设目标等内容。
矿业与测绘工程学院成立于2016年7月,由原资源学院相关专业梳理整合形成,是河北工程大学建设工程特色明显的现代大学重要支撑学院,目前学院下辖三个一级学科下的五个专业(采矿工程、测绘工程等),已初步形成硕士+本科的人才培养体系,采矿工程、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目前在河北省高校相关专业建设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十三五”时期对于河北工程大学,对于矿业与测绘工程学院都是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期,随着“京津冀一体化”重大战略的实施、“雄安新区的设立和建设”,三省市一特区对人才的需求将进一步加大;创新成果转化环境将进一步优化;对环境关注度将进一步提高,京津冀“大教育圈”在一个跨越区域边界的新平台上将逐步成型。矿业与测绘工程学院作为“京津冀”区域为数不多的以煤炭、测绘行业为特色的学院,将会在煤炭资源综合开发与利用、空间信息集成技术、环境动态监测与治理等领域迎来发展良机,把握好这个国家整体大战略提供的机会,是矿业与测绘工程学院未来快速发展与否的重要决定因素。
在充分认识我院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机遇的同时,我们意识到学院目前在师资队伍、团队建设、学科建设、教育教学模式、科研水平、平台建设等方面仍存在很多问题。目前高校之间的竞争重点已从追求规模和速度向提高质量和创新水平转变,具有前瞻和先发优势的高校必将在新一轮的竞争中取得更大的主动权,相反,认识不到位、思路不清晰、调整不及时、质量不够高、创新不够强、特色不鲜明的高校发展将面临更大困难。对此,我们应有深刻的认识和积极的应对措施,“十三五”阶段是我院进一步夯实基础,持续深化改革,实施弯道超越,完善学科结构,进一步凸显行业特色的关键提升期;是我院进一步落实和践行“质量立院,特色强院”发展宗旨的重要发展期,是新学院发展突破的关键时段。基于此,为切实做好各项工作,学院以我校双一流学科建设为契机,以双一流学科建设项目——安全科学技术研究院和中捷联合技术研发中心为平台,特制定2017-2020年学科建设及发展计划。具体建设目标如下:
(1)学科队伍建设
重点建设高层次人才队伍,推动人才强院战略。精心为现有学科带头人创造进入学科前沿和融入国际舞台的条件,通过四年建设,形成一支知识结构、年龄结构以及专业技术职务结构均较合理,团结协作,具有较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师资人数由目前的43人提高到60人以上,博士教师比例占教师比例数达到70%以上。修订和完善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计划,以构建矿业工程研究团队及空间信息研究团队及打造学科群为基本建设思路,面向国内外高水平大学、研究机构为两个学科引进或培养1-2名学术造诣深、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引进或培养2-3名学术造诣较深、科研能力强,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学术带头人;每个学科年引进和培养优秀博士2-3名。力争通过3-4年的建设,矿业工程学科基本达到申报博士点基本条件;测绘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完全达到申报一级硕士点条件;建设期内,力争以测绘专业教师为基础的空间信息研究团队或以矿业工程学科为基础的矿业工程研究团队有一支达到省级科研团队水平,3-5人进入省级以上人才培养序列。学院每年选派40岁以下具有博士学位教师不少于1人到国内外知名高校访问交流,建设期末,有出国留学经历的教师比例在目前基础上提高20%以上。
(2)科学研究
积极筹措资金,大力支持两个科研团队及三个科研平台建设,结合学院工程学科特色,积极推动产、学、研、用相结合,提高科研产出效率和质量,为国家和地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做出贡献。确立目标导向及考核评价机制,力争在建设期内,年均获得国家级项目1-2项;省部级项目3-5项;加大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人员培养,争取建设期内获得两项以上的省级优秀青年基金或重点基金项目;建设期内出版著作5部左右;发表学术论文80篇左右,并力争在著名国际刊物上发表SCI收录论文15篇以上;申请实用新型及发明专利15项以上;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3项以上;确保学院进入学校四级岗位人数由目前的一人提高到四人以上;积极协办、承办和参加国内外相关学术会议,推动国际合作与交流,落实与美国东密歇根大学、阿拉斯加大学,捷克俄斯特拉法大学的合作意向,建设期内承办、协办国际会议1-2次,国内相关学科会议1-2次;社会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学院教师承担横向课题数量年均10项以上,经费年均300万以上。
(3)人才培养
本科生教育相对稳定规模、重点提高质量,切实做好学科群建设工作;研究生教育首先确保质量、积极扩大招生专业和规模,建设期内要完成测绘工程专业硕士点的建设,要力争申请获得测绘科学与技术一级硕士点。建设期内要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本科生工程实践改革试点,针对新的培养方案,做好课程建设工作,做好实践教学环节相关基础建设,全面推进国际工程认证工作,力争1-2个专业顺利通过国际工程认证。研究生教育必须坚持“积极发展,优化结构,开拓创新,保障质量”的原则,完善研究生培养模式,完善研究生管理制度和考核制度,着力提高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建设期内计划每年培养本科生270余人,硕士研究生30余人。
(4)成果转化
依据教育部、科技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若干意见》和《河北工程大学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施办法(试行)》,进一步加强产学研合作,加快成果转化。继续强化与冀中能源集团等大型煤炭企业及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等相关行业的项目合作,促使科研成果产业化。
2)建设举措
学院突出矿业重点学科,打造测绘科学与技术强势学科,强化安全与矿业和测绘新兴交叉学科协同发展战略;紧抓京津冀协同发展及雄安新区建设良好契机,拟在智能矿山、智慧城市、本质安全等领域下大力气,逐步形成优势研究领域。具体建设举措如下:
(1)队伍建设
学院队伍建设拟在以下两个方面下功夫:①以建立具备合理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和专业技术职务结构的高水平师资队伍为目标,按照学校人才引进及培养要求,制定学院高层次师资队伍培养措施,确保在建设期内教师人数增加到60人以上,师生比更加合理,具有博士学位比例70%以上,教师教学测评、基本功大赛、优秀指导教师比例处于学校各学院前茅;②以1(学科带头人)+2(学术带头人)+N(3-5名学术骨干)为基本科研团队建设架构,全力打造学院2个科学研究团队。结合省、学校高层次人才引进及培养政策,献言献策,积极争取学校资金及政策支持,探索以任务牵引,目标导向为基本评价指标的学科及学术带头人引进及培养方式,申请校“人才引进及培养特区”政策,从平台、资金、待遇、职称、项目等方面予以适当倾斜,给学科、学术带头人及优秀青年骨干更大的自由度,建设期内要确保2个科研团队均达到校级团队,力争一个团队达到省级团队水平。
(2)科学研究
采取“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接受国家、行业、地方或部门、企业、科研机构以及高等院校等单位委托的工程技术研究、设计和试验任务,并为其提供技术咨询服务。资源整合,资源共享,为科学研究提供更好的基础服务。制定更加完善的奖惩措施,积极鼓励教师发高水平文章、申报高水平项目。加强学术交流合作,给予跨学科间合作更多的支持,营造有利于学科发展的学术氛围。积极拓宽合作渠道,鼓励学科教师积极参加国际国内会议,加大对外学术交流。
(3)人才培养
加强冀中能源集团专业学位研究生省级实践基地建设,不断拓宽研究生实践基地覆盖范围。健全研究生教育管理体制,推进导师制度改革,不断提高研究生招生数量和学位论文质量。继续推进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组织学术论坛,营造良好的学术交流氛围,强化硕士论文与科研的切合度。
(4)国际交流与合作
制定相应政策,选派优秀青年教师到国外高水平科研院所访学交流,鼓励教师与研究生参加高水平国际会议。
3)建设经费
(1)运转经费和学科培养
在2017-2020年度,科研成果费用,包括版面费、专利、出版费,以及在学科培养包括学科竞赛、承办协办学术会议、教师及学生参加学术会议,专业教研合作及教师培训等方面的支出共计约160万元。
(2)科研设备购置
针对矿山深部安全开采,结合矿业安全工程中关于矿山采掘、支护安全技术和矿山灾害防治方面的研究内容,预购置微震监测设备开展针对矿井重大灾害预防和监测方面的研究;针对矿山安全生产及管理方向,续建煤矿安全虚拟仿真实验室等;针对矿山安全测试及监测拟购置相关或配套试验器材,包括引伸计、超声波监测仪等设备;完善空间信息团队及下属三个学科群建设需要,构建空间信息数据处理实验室、导航定位服务实验室、软件技术开发及大数据挖掘实验室等共计1040万元。
2.创新平台建设计划
1)平台建设任务
(1)河北工程大学安全科学技术研究院矿山安全方向
河北工程大学安全科学技术研究院矿业安全工程方向以实现企业本质安全为目标,以实施科技兴安战略和推动安全生产科技进步和创新为宗旨,以开展安全领域基础性、综合性、前瞻性科学研究为主要方向,旨在解决矿山企业在重大事故预警、监控和防治以及地下工程安全施工、设计等方面存在重大关键技术问题,为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重点工程项目提供安全技术服务,开展安全科学技术交流。矿山安全工程研究方向结合自身学科特点和研究优势结合行业内热点问题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共设置三个主要研究方向。
①矿井绿色开采及围岩控制技术
绿色开采方法及工艺:深部综采放顶煤矿山压力显现规律及支架结构稳定性分析,“三下”及承压水上开采矿山压力显现规律、渗流通道形成机制及控制机理研究。
采场围岩控制:深部采动应力演化和围岩变形规律,“支护-围岩”相互作用关系﹑围岩稳定及其控制机理。其中,重点研究深井高应力工程软岩区域巷道综合控制技术,构建“双壳”支护理论体系及控制对策。
地表减沉技术研究:充填开采理论及充填材料及力学性能研究;“三下”开采条件下,围绕沉陷区地表动态监测方法和沉陷变形规律,以测绘科学与技术为基础,开展矿区变形监测技术研究。
②深部采掘灾害防治技术
基于深部采矿工程力学、渗流、变形多场耦合作用机理,针对深部采场以及巷道发生的冒顶、岩爆、突水、煤与瓦斯突出、冲击地压等,采用多因素分析的方法,对矿井动力灾害的孕灾、致灾过程和机理开展研究,建立矿山安全监测、监察系统。研发掘进巷道冒顶控制、深部开采冲击地压和煤与瓦斯突出预测及防治核心技术,为深部采掘灾害防治提供理论基础及技术保障。
③安全人机工程
开展矿山安全人机工程,企业安全管理。主要针对煤矿安全生产评价、健康管控体系及事故分析鉴定、事故应急救援技术,矿山安全虚拟现实技术开展研究,矿区环境安全监测、评价与治理技术研究。
在2017-2020年度,学科所设创新平台将深化科学研究和人员队伍建设,取得进一步的发展。在人才培养方面,创新平台将积极围绕培养和引进相结合的方式,发挥自身教育资源、工程技术、产业技术优势,打造一支基础理论扎实、专业技术过硬、成果转化力强的高素质科研人才队伍。继续加强与国内外高等院校、国家级科研机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交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提高教师的技术水平;积极推进人才战略,加强人才的培养力度,培养一批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未来四年结合各研究方向需要,不断优化人员知识结构和学缘结构,对学科急需的特殊人才,采取进修为主、外部高薪聘任为辅的原则,挖掘内部科研潜力,不断提高团队整体研发水平。积极改善科研人员工作环境和薪资待遇,完善中心科技奖励制度,对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成果产业化创新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科研人员予以重奖,激发全体技术人员创新热情。
(2)中捷联合技术研发中心
中捷联合技术研发中心是由河北工程大学与捷克俄斯特拉法大学联合倡议成立的国际合作科研机构,经校领导研究基本确定挂靠矿业与测绘工程学院,该中心的基本宗旨为结合中捷双方科学研究及技术优势,为邯郸甚至京津冀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技术进步提供技术支持和定向服务,目前该中心和测绘科学与技术相关的主要研究方向为:
①空间信息技术服务研究方向:综合利用多传感器、多平台、不同时间与空间分辨率的影像数据,社会经济和地面样本等数据,对研究区域进行资源调查、生态环境监测、农情监测、灾害监测等,或采用无人机航测技术进行快速正射影像获取和地形图测绘,为区域规划与工程建设提供依据。
②矿区环境监测研究方向:主要围绕沉陷区地表动态监测方法和沉陷变形规律两个重点开展研究,在沉陷区动态观测技术、数据误差来源与特点、变形非线性特征、变形规律和预测预警模型、地表微观演变机理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探索。
③GIS应用与开发研究方向:主要开展GIS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以及借助GIS软件平台进行系统开发研究,目前在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评价,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城市承载力评价及辅助分析系统开发,矿山空间信息管理系统开发,矿山地质三维建模,空间型热点会商系统开发,室内定位大数据可视化以及油气领域工程应用系统开发等方面开展了相关研究。
(3)河北省煤炭矿井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目前,矿业与测绘工程学院拥有一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北省煤炭矿井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该中心由河北工程大学和中煤第一建设公司在整合两方科研、技术、设备和专家等资源优势的基础上联合组建。中心共设四个主要研究方向:深井建设技术研究,巷道掘进技术研究,井巷工程安全施工及灾害防治和开采新技术研究。中心立足于我省煤炭开采、矿井建设领域研究前沿,以市场需求和我省战略目标为导向,以先进的深井建设理论及施工、煤炭安全高效开采、巷道掘进技术及安全施工等为重心,以建立本行业高层次人才培养与汇聚基地为己任,将中心建设成为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集研究开发、工程示范、人员培训、信息咨询和社会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科技平台。
中心研究开发的目标:河北省煤炭矿井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建成研究水平一流,技术水平国内领先的研发工程技术中心为总体目标。中心总体应能达到以下要求:能够承担国家、省重点科研任务;科技创新和自主知识产权的获取能力不断增强;为我省乃至全国的煤炭井巷工程理论研究与技术创新奠定基础;培养一批井巷工程领域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研发队伍;形成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井巷工程核心技术;研发一批具有应用价值的建井技术和专利;逐步实现人才、技术、经济的良性循环和持续发展,最终成为研究开发、人才培养和成果转化的重要基地。
在2017-2020年度,河北省煤炭矿井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将以依托单位河北工程大学搬迁为契机,进一步巩固和加强科研用房、办公用房等基础设施建设,购置先进的实验测试仪器设备,为平台发展奠定硬件基础。在未来三年,中心建设规模拟增加约10%,由现阶段4180平米,增加至4500平米左右,办公用房由现阶段168平米,增加至200平米。通过购置先进仪器设备,使总值由现阶段的5200余万元,增加至5500万元。
在2017-2020年度,针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研究方向,结合煤炭行业发展动态和前期研究成果,中心拟从以下5个方向入手开展科学研究:
①松散岩层、含水层、断层、工程软岩等井巷特殊施工技术
以热力学、传热学、岩土力学为基础,围绕深度大于600m的深厚表土冻结法的相关理论、施工技术、施工组织等内容展开研究。
②高应力条件下机械破岩机理及高效破岩技术
针对巷道掘进及开采中存在的破岩效率低的问题,通过深入研究形成高效、安全的控制爆破技术,综合机械化掘进技术,深部巷道掘进技术,松散岩层、含水层、断层、工程软岩等井巷特殊施工技术以及高应力围岩环境下巷道支护技术。其中超深孔光面爆破技术,软岩巷道支护技术和深井巷道掘进技术是该研究方向的核心内容。
③深井和深部巷道施工过程中突发灾害的预测预报及防治技术
对于井下采掘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动力灾害,采用微地震监测的方法,对各种煤矿灾害的前兆信息进行识别,形成对采场致灾区预测的系统方法。
④地表零沉降开采技术
覆岩的变形和破坏将直接影响地表沉陷的发育程度和范围,是进行地表减沉技术研究的基础。
⑤矿区环境动态监测及预警技术
资源开采必将引起矿区生态环境、水环境等各因素发生相应变化,为确保绿色、安全开采,在做好开采技术研发的同时,在矿区地表环境变化监测及治理方面下功夫,拟基于遥感卫星数据、三维激光扫描数据、低空摄影测量数据进行系统的矿区环境监测及修复治理方面的研究。
2)平台建设内容
包括主要装置、主要仪器设备等内容。
针对矿山深部安全开采,结合矿业安全工程方向关于矿山采掘、支护安全技术和矿山灾害防治方面的研究内容,学科预购置微震监测设备开展针对矿井重大灾害预防和监测方面的研究。针对矿山安全生产及管理方向,续建煤矿安全虚拟仿真实验室等。针对矿山安全测试及监测拟购置相关或配套试验器材,包括引伸计、超声波监测仪等设备,激光隧道断面检测仪等设备。
以中捷联合工程技术中心建设为契机,打造京津冀区域一流的空间信息技术服务团队,目前该团队已形成初步规模,为进一步做好各方面的研究工作,需购置三维模型构建、大数据处理、实时动态监测等方面相关设备。
3)分年度建设经费预算
(1)运转经费和学科培养
科研成果费用,包括版面费、专利、出版费,以及在学科培养包括学科竞赛、教师及学生参加学术会议,专业教研合作及教师培训等,分年度经费预算如表1所示。
(2)科研设备购置
为保障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学科每年将投入经费用于自助研发或购置先进的科研仪器、监测设备数值模拟程序等,以提高科研产出效率。年科研设备经费预算如表1所示。
表1矿测学院分年度建设经费预算
年度 |
列支 |
经费预算(万元) |
2017 |
运转经费和学科培养 |
40 |
科研设备购置 |
260 |
2018 |
运转经费和学科培养 |
40 |
科研设备购置 |
260 |
2019 |
运转经费和学科培养 |
40 |
科研设备购置 |
260 |
2020 |
运转经费和学科培养 |
40 |
科研设备购置 |
260 |
合计 |
|
1200 |